(^▽^ )你笑起来真好看~
千里奔走话初心
真诚岁月留温情
从报名援疆到奔赴喀什
是不足半月的马不停蹄
从一间矮房到真正的口腔科
是耗费半年的兢兢业业
一时援疆路,一生援疆情
“希望全疆人民拥有健康的口腔
和灿烂的微笑”
他是郝新宇
来自山东大学口腔医院
一位志愿将十几年来所学与理念
留在喀什土地上的口腔医生
从0到1,建立口腔科
与家人沟通、与科室交接
与自己和解
确定援疆的决定后
急迫的任务只给了郝新宇
五天的时间准备
便踏上了前往
新疆喀什地区中医医院的路
援疆对于郝新宇来说
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地理迁移
更是一种精神的洗礼
他深知
自己的行动
代表着山东大学口腔医院
代表着山东大学
乃至代表着东部沿海地区
对边疆地区的深情厚谊
这份沉甸甸的责任
让他不敢有丝毫懈怠
他已经准备好
在这个地区级的医院施展拳脚
可喀什地区中医医院
是一家新成立的医院
口腔科还处于起步阶段
缺乏人员和设备
除了一间房子和一个牌子
什么也没有
这让他意识到
除了为孩子们提供医疗服务
还要帮助医院建设和发展口腔科
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间
沟通援疆师兄
以及建科经验丰富的老教授
协调当地医院的同事
购入常用耗材、紧急安装设备……
基于发展需求
郝新宇最终拼凑出了一个五人科室
可他的心里还揣着一个更大的期待
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队伍
“当地老百姓的生活
最终还是要依靠当地人”
要真正提升一个地区的医疗水平
关键在于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郝新宇深知这个道理
所以他决定要将先进的医疗理念
深深植根于这片土地
在为患者提供治疗的间隙里
郝新宇便抓紧时间培养
当地医生的独立诊疗能力
从基础的口腔解剖
到复杂的治疗技术
通过每周定期的培训和临床指导
郝新宇耐心地将东部先进的医疗理念
和诊疗意识传授给当地医生并及时复盘
确保他们都能掌握
除此之外,郝新宇还看到了另外的可能
他所在的医院是一个中医院
他想结合医院本身的情况
为科室培养中医
他深知目标的艰巨
可留下在当地能扎根治疗的大夫
以及建立中西医结合的现代化口腔科室
是郝新宇始终坚持的方向
气候荒寒,人情温暖
“疼不疼”“有什么不舒服”“马上就好”
在一个小时的诊疗中
郝新宇几乎要重复这些话数十次
在寒冷的冬天里
他从喀什群众的笑容里
感受到了许多温暖
因此也想用自己的方式回馈这些善意
用言语来驱散病患的恐惧和不安
目前的口腔科
每天大约接诊20~40个患者
郝新宇只要踏入口腔科
就要从早晨一直要忙到晚上
在这高强度的压力下
加之新疆气候荒寒
饮食习惯与内地不同
郝新宇的身体十分疲惫
可他的精气神儿却十足
因为患者带着疼痛与他相见
却总能面带微笑离开
虽然语言并不通畅
但当地群众给予的信任与笑容
让郝新宇的心像泡在温水里一样
饱含温暖和满足感
这种信任不是没有来由的
山东大学的援疆医生
已经成为了山东援疆医生的一张名片
公益是一种习惯
“医生除了在医院里看病
也要去做义诊
普及这些医疗知识
这就是一个医生的职责和义务”
在这段时间里
不仅只待在医院的诊疗室内
郝新宇还去往了更广阔的乡间和学校
结合所在医院的状况
和自身儿童口腔科的专业
郝新宇把目光转向了小学
他看到了父母不在身边的
基层乡村儿童的处境
看到了很多孩子牙疼得整夜睡不着觉
想竭尽所能为他们做点什么
也想尽可能地为这片土地上的人
带来更多的健康与知识
“当地群众听说是
山东大学援疆的医生去做义诊
他们是非常欢迎的”
群众殷切的目光
鼓舞着一颗赤子之心
郝新宇去了一次又一次
在义诊、群诊过后
他给自己创立了
援疆期间的口腔科规划书
“个十万计划”
“万”是他留给自己的目标
郝新宇希望能在援疆期间
服务一万名患者
这不仅是一个数字目标
更是郝新宇对援疆事业的执着追求
当公益成为了一种习惯
郝新宇觉得自己做的事情理所当然
他将所有的时间都奉献给了这片土地
工作时两点一线
有空闲时间了就琢磨去哪义诊
穷尽了每一份力量给自己的患者
直到现在
他终于能说出
“我对得起我看过的患者”
“我最对不起的是家人”
每次出诊
看到和儿子差不多大的孩子
郝新宇内心都有一丝愧疚
援疆事业带给他的光荣背后
离不开妻子儿子
为他撑起了坚实稳定的后方
他想要再努力一些
让自己的规划落到实处
建立一个有着口腔内科和外科
能够为患者提供
更完整治疗的中西医结合
现代化口腔科室
不只投入时间、精力
投注进满腔的情意
烙印上身为医者的誓言
为全疆人民带去灿烂的笑容
推荐阅读
*挺膺担当!山大青年登上央媒!
*书记“青”听!今天,山大青年这样过节
*今天,山大青年这样爱国
文 | 裴银璐 孙铭浩视频 | 山东大学融媒体中心 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设计 | 王安冉编辑 | 孙彤慧
责任编辑 | 蒲帅 苗立群 孙铭浩审核 | 林竹 冯刚 孟丽